上周,中高考改革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,并在社會上引起巨大反響。雖然我省還沒有這方面的改革措施出臺,但河南省是全國教育人口大省,對教育改革信息異常敏感,其他省市釋放的改革信號迅速成為中原大地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。
10月21日,北京市教委擬就中高考改革方案發(fā)布征求意見,變動最大也是最吸引社會關注的是“語文科目”和“英語科目”:到2016年,中考方面,語文卷總分值由120分增至150分,英語卷總分值由120分減至100分(其中聽力50分);高考方面,語文卷總分值由150分增至180分,英語卷總分值由150分減至100分(其中聽力30分)。近期,江蘇、上海、山東等省市也相繼傳來醞釀高考改革的消息,在各省市透露的方案中都將英語考試作為改革的重點。據(jù)報道,英語將“退出”江蘇高考、山東將取消高考英語聽力測試。
雖然改革還在醞釀之中,但坊間的各種熱議卻已四起:語文加分,英語減分甚至取消,是不是英語將被“打入冷宮”可以少學或不學啦?
記者采訪了省內外數(shù)位教育界知名人士,他們認為:改革不是簡單的分值增減,而是國人開始重視本民族文化,更加平等自信地看待外國文化的體現(xiàn)。語文加分,一是引導和鼓勵國人熱愛自己的祖國、培養(yǎng)民族自豪感、增強文化自信和語言自信,強壯國人的“中國心”;二是隨著國家繁榮富強,我國國際地位不斷提升,漢語成為國際通用語言之一,全球掀起學習漢語熱潮,國人更應該學好母語。英語是國人與外國人溝通交流的重要語言工具,昔日“抬上神壇”是當初國家加大改革開放力度、快速融入國際社會的時代需要,降分并非其“無用”,而是它完成了非常時期的“特殊使命”,理性回歸其作為一種語言工具應有的地位。
英語作為一門國際性語言,曾是中國走向國際化的敲門磚、過河橋,為中外政治、經(jīng)濟、文化溝通交流修建了“高速公路”,也是中國反擊敵人、保衛(wèi)自己的“重要武器”,它今后仍然會是國人與外國人溝通交流的重要語言工具之一。但英語特殊時期的“特殊使命”,在中國教育遺留了一些問題:一是全民學英語,大部分人終生無用武之地;二是英語異化為比語文還重要的學科,不少國人英語沒學好,母語也沒有學好,甚至催生了崇洋媚外的不良風氣。“拉下神壇”分值降低,是國人對待外語開始放平心態(tài)、放平視角。在中國與世界深度交融的今天,即使學校不開英語課,相當多的中國人也會自發(fā)學習英語。
從另一方面來看,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,中高考英語分值的下降,有利于學習減負,有利于老師、家長、學生加強國語學習。
回歸理性、平和心態(tài),讓我們中華兒女在學好外語之前,先學好國語吧。 |